内地城投非标準债务高危 风险事件六年最多 整体料达6万亿
内地城投债风险持续引来市场关注。彭博引述大数据平台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,今年首9个月,内地共有60只城投非标产品披露违约或进行风险提示,按年增加20%,是至少自2019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;由于非标发行方或受託人通常不会披露违约规模等细节,若单计20个已知规模的产品,相关金额合计已达45.5亿元(人民币.下同)。
化债政策红利有限
对于地方隐性债务,中国长期缺少完整官方统计,全球投资机构PIMCO在研究报告中估算,城投整体债务规模约60万亿元,其中10%为非标融资、即约6万亿元,其余为银行贷款和公开债券;报道认为,中国地方城投平台非标準债务正面临困境,包括存量产品频繁爆雷、新增渠道收紧、有投资者蒙受损失,反映城投非标市场获得的化债政策红利非常有限。
报道引述信用风险谘询公司丝路海洋的联合创始人王晨指出,即使新一轮化债政策落地,非标逊于债券的属性亦不会改变,对非标市场的影响,取决于政策支持的实际规模;王晨又预测,在对无序融资进行有效管控的前提下,长期来看非标风险事件会呈下降趋势,但短期内不会马上见效,还需要时间。
有市场人士表示,「以时间换空间」固然能解一时之困,但城投始终面临创造可持续收入渠道有限、转型艰难局面,最终仍应警惕非标风险持续释放、波及到更多金融市场的可能性。
土地收入减 削地方财力
标普全球评级董事总经理Laura Li称,城投通过非标融资的需求肯定存在,尤其是对该些底层的城投,矛盾在于其融资成本非常高,而在化债政策的优先排序上又要往后排,因此造成违约仍然处于较高水平。
报道认为,背后更深层次原因,是土地财政收入大减,严重削弱地方政府财力,中国正在推进更大力度的化债计划;此前有报道提到,中国考虑允许发行总规模达6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政府债,以进一步置换高成本隐性债务;儘管中国近期承诺「政策及时雨」,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,惟政策何时落地、化债範围是否扩大,以及非标未来能否受益等,依然属未知数。
热门新闻
相关文章
最新评论